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 暑期青春实践|青春沃野行,笔尖绘新篇——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筑基立业”实践队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 来源: 更新时间:2025-07-08 18:00:00 点击数:次 字体:【
  •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传承红色基因、挖掘红色资源,促进乡村优秀文化发展。2025年6月,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筑基立业”社会实践队赴进贤县文港镇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01毛笔烙画传匠心,印泥制作悟传承

    6月27日,“筑基立业”社会实践队走进文港镇中国毛笔文化博物馆,在馆长的带领下领略文港镇毛笔产业的发展历程,初步了解毛笔的制作工艺,同学们对文港毛笔的种类特性也有了一定了解。

    6月30日,实践团队来到徐荣华毛笔研学坊,徐荣华老师耐心为同学们讲解毛笔制作过程,并让同学们亲自体验毛笔的制作过程。成员们通过亲手操作更加直观地了解了毛笔的制作记忆,深刻地体会了传统工艺背后所蕴含的精湛与独特。

    图为成员们在毛笔博物馆学习文港毛笔历史

    图为徐荣华老师给成员们示范毛笔制作过程

    之后,成员们来到赵金发烙画工作室,赵老师向成员们科普了烙画技艺的起源和发展,现场演示和指导成员们如何运笔绘制烙画。“烙画,又称为火笔画,是用火烧烙铁在物体上熨出烙痕作品。”赵金发老师为同学们悉心讲解,并让成员们亲自上手体验烙画这一传统技艺,同学们在体验中认识非遗、传承非遗。

    图为成员体验烙画艺术

    在双维印泥工作室中,张维国老师向成员们介绍原材料样本、工具器材、制作工序和相关成品等,并让大家上手体验印泥制作过程。张老师细心的教成员们如何放入艾绒,如何调和,以及翻转印泥的注意事项。成员们亲身参与到非遗文化的传承之中,感受非遗技艺的千年传承与匠人坚守。

    图为张维国老师给成员们介绍印泥制作手法

    02童心绘梦润桃李,情暖桑榆传春晖

    “筑基立业”社会实践团队在养老院和文港镇中心小学开展系列志愿服务活动。团队成员在养老院为老人开展文艺表演,与老人共唱红色歌曲、诵读红色经典诗词、手工扇子绘画等活动,在欢声笑语中拉近了青年学生与老人之间的距离,与老人建立了深厚的情感联系,向老人们传递了温暖与关怀;在文港镇中心小学与孩子们齐唱军歌、折纸、绘画、作业辅导等,为当地儿童带去关爱与温暖,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图为成员与孩子们共唱红歌

    图为成员给孩子们进行防溺水安全教育

    图为团队成员诵读红色诗词

    图为老人与成员们一起绘画手工扇子


    图为“筑基立业”暑期社会实践队成员与老人合影留念

    03探寻曾湾古村,传承红色基因

    6月29日,“筑基立业”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前往进贤文港镇曾湾古村,开展“学习勤廉文化,传承红色基因”为主题的学习活动。曾湾古村是一座有着1100多年历史的古村,这里勤廉文化、家风文化、科举文化、毛笔文化、楹联文化交相辉映,成员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深入了解了曾湾古村的历史文化和先贤事迹。每一处建筑和景观都在无声的传递清廉自守的精神,让同学们无不感受到浓厚的勤廉文化内涵,纷纷表示要继承和发扬勤廉文化,将其融入到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图为讲解员为成员们介绍古村人文景观

    图为成员们了解村史

    图为成员们合影

    04入户走访践初心,非遗传承细探寻

    团队深入文港镇居民家中,与当地居民面对面交流,耐心询问并调查当地乡土语言使用现状和当地非遗传承的发展需求。实践团在调研过程中以绕口令、日常对话等形式推广普通话,对文港镇的非遗传承现状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也为后续进行深入调研,探寻文港毛笔发展积累了一手资料。

    图为成员与进贤县纪委书记涂辉平交流暑期调研情况

    图为成员入户调研

    图为成员在皮毛市场与商户交流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此次社会实践,团队成员以红色精神为指引,将青春足迹镌刻在乡村热土,从非遗传承到红色教育,从关爱老人到筑梦童行,每一次实践都是对革命精神的传承与弘扬。“筑基立业”社会实践团队将继续用实干担当践行使命,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