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 青春绽放在雪域高原——西部计划志愿者书写服务西藏新篇章
  • 来源: 更新时间:2025-10-12 18:00:00 点击数:次 字体:【
  • “选择西藏,就是选择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我想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为这片神圣的土地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来自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服务于西藏自治区科学技术厅的志愿者易伟明如是说。“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这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是成千上万西部计划志愿者的坚定选择,2024年西部计划西藏专项志愿者易伟明经过选拔和培训,告别熟悉的校园和舒适的环境,跨越万水千山,带着热情和向往来到了雪域高原,在平凡的岗位上贡献青春才智,用行动诠释“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

    奔赴高原:青春的选择与担当

    易伟明回忆起进藏时的情景,2024年火车进藏路途多地发生洪涝,原本已经行至武汉的江西省服务队被迫原路返回南昌,经江西省项目办多方协商,最终决定让大家连夜买机票乘机进藏。对有些人来说,这或许是幸运的,但对于初次踏上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域高原的易伟明和服务队的志愿者们却是一趟充满挑战的冒险之旅。没有经过海拔骤然升高的窗口适应期、没有老师带队,就这样,易伟明同5个初识的志愿者朋友带着茫然、带着疑惑还有那渴望为西部奉献的心再一次开启了进藏之旅。当飞机在茫茫无际的贡嘎雪山群上飞过,易伟明对西藏这片神秘而古老的土地有了更具体的印象,也对国家实行西部计划专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也更加坚定了自己服务西藏的决心。

    立足岗位:实干贡献青春才智

    易伟明在机关工作岗位上迅速转变角色,虚心学习,勤奋工作,将自身所学知识与技能与机关工作实际结合,充分发挥了“生力军”和“智囊团”的作用。经过一年多的工作和学习,易伟明如今当起了机关公文运转的“好助手”,业务工作的“新力量”,材料撰写的“笔杆子”和政策宣传的“传声筒”。“易伟明虽然只是个志愿者,但能吃苦、爱学习、有干劲、肯奉献,给我们单位注入了新鲜血液和活力,别看他刚来一年,许多工作比我们正式职工还要熟悉,是单位高效运转的好帮手。”自治区科学技术厅易伟明所在部门同事这样评价道。一年多来,易伟明已经不记得有多少个加班到凌晨的夜晚,印象最深的是2024年冬天,部门除了要召开两个工作大会,还要完成大量工作的年终总结,易伟明同部门同事连续接近两个月的时间里,几乎每天都工作到凌晨,以至于后来落下了晚上长时间看电脑不自觉流眼泪的毛病。有人对易伟明说“你这样没必要,值得吗?”易伟明答道“这样也挺好的,每天都很充实,能学到很多东西,最重要的是不能辜负领导对你的鼓励和你作为西部计划志愿者肩上的责任”。

    融入成长:历练淬炼青春底色

    志愿服务西藏、服务自治区科学技术厅的经历,对易伟明而言,不仅是一趟志愿服务旅程、一份工作,更是一次深刻的人生历练和宝贵的成长历程。易伟明感慨道“这一年多的服务经历,比我读几年书收获都大,我深刻理解了‘国之大者’的含义,充分体会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许多志愿者在服务期满后选择扎根西藏,继续投身于雪域高原的建设和发展中,有机会,希望我也能成为其中一员”。一批批西部计划志愿者如同流动的星光,闪耀在西藏的各个角落,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青春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同样可以绽放开出绚丽之花,汗水已经融入西藏稳定、发展、生态、强边四件大事的宏伟花卷中。像易伟明这样志愿服务在祖国西南边境的志愿者还有两千余名,他们坚守在岗位上,像青藏铁路两旁的红柳,既是“两路精神”的见证者,也是“志愿精神”的实践者。新志愿者带着朝露般的清新希望而来,老志愿者携着硕果累累的成长离去,志愿服务的精神在西藏不断传递,搭建了一座连接内地与边疆、促进各族青年交流交融的桥梁,持续为西藏发展注入青春动能。

    “看着北斗星走不迷路,跟着共产党走会幸福”,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嘎拉村的回信中写到。2025年是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带队, 率领中央代表团出席西藏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西藏工作的高度重视,对西藏自治区的全力支持。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的征程上,西部计划志愿者将以无畏的勇气直面高原艰苦环境,以坚定的信念扎根基层服务岗位,用无悔的付出在教育帮扶中启迪智慧、在医疗救助中守护健康、在生态保护中守护绿水青山,为西藏建设添砖加瓦、贡献力量。